首页 热点资讯行业财经国内商业生活快讯

智慧养老设备成刚需安全风险、成本高影响推广

热点 来源:中新网     时间: 2021-10-29 11:30   阅读量:4357   

今年8月发布的《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结合广州的产业优势,加大力度发展辅具产业、智慧养老产业、老年宜居产业、老年旅游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养老机构和R&D企业,发现由于护理人员短缺,近年来不少养老机构加大了对智慧养老的硬件投入,开始大量使用智慧养老设备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有养老机构表示,智能养老设备承担了约40%的工作量,已经成为“刚需”。

智能床可以解决残疾老人在床上大小便的问题。

同时,使用智能养老设备存在一定风险,成本相对较高。比如一款高端“床机器人”价格达到10万元,也影响了智能养老设备的普及。但业内人士表示,在养老行业普及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十四五”期间广州智慧养老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实习生李。

护理人员流失

智慧养老逐渐成为“刚需”。

罗步欢从事养老行业十余年。他是广州祥福养老院的董事长。养老院老人约200人,其中60% ~ 70%是残疾人。他表示,随着未来10年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运营成本将持续增加。

罗步焕承认,最近三年几乎没有新增护士,因为他们负担不起。在他所在的养老院,护理人员年离职率是10%,已经很低了。然而,许多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雇佣护理人员。“为了留住护理人员,我想尽了一切办法。”他说。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本市不少养老院都经历了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我们只能增加智能辅助工具的使用,让机器帮忙。”罗步欢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所在的养老院加大投入,购置了大量的智能助老设备,一些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作要尽量做好。近两年,仅购买智能设备的投资就超过100万元。受疫情影响,这已经是“大事”了。

随后,记者走访了其他养老院,多位负责人表示,养老院智能化养老设施的数量和覆盖面较以往大幅跃升,几乎所有的养老院都将“探索和实施智能化养老”作为宣传单中的卖点。王荣军在广州经营着5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超过1500张。他告诉记者,广州的养老院在智慧养老领域走在全国探索的前列。首先,广州原本在养老领域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不仅养老院数量领先,公益组织和养老院开展的各种创新服务也是全国第一;第二,广州老年人基数大,国内从事养老康复设备研究的高科技公司基本都会设在广州。

王荣军说,老人家属去养老院检查条件时,除了护理水平,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养老院的智力。“如果养老院没有一整套像样的智能养老设备,介绍给别人太尴尬了。”他笑着说,住在养老院的老人的子女大多是“65后”“70后”。再过5到10年,住养老院的老人的子女基本都会是“80后”。到那时,养老院的智力肯定会继续上升,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智能设备加持。

一个护理人员“两全其美”。

在祥福养老院,记者看到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智能护理床。这张床主要是给严重残疾的老人用的。记者看到,只要用遥控器操作,这款智能床不仅可以自动升降,还可以自动倾斜。老人躺在气垫上很舒服。如果老人需要大小便,床下会安装一个自动便池。通过连接床下的便盆,整个床就变成了智能马桶。业内人士讨论了“养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方案,探讨了智能化养老的发展路径。老人大小便后,护士只需将便盆拿走即可。此外,该床可以自动将老人与电椅“无缝连接”,直接将老人从床上运送到电椅上,然后老人就可以通过电椅上下楼梯或在楼道中行走。“有了这张床,我们照顾残疾老人就更方便了。”一位护工阿芳告诉记者,有些老人体型比较大,甚至两个人都搬不动老人,更别说带他们上下楼梯了。很多老年人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褥疮。有了这样的智能床,老年人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以前需要很多天才能下楼甚至长期卧床的老人,现在每天都可以有机会下楼。

阿芳坦言,当一名护士每天都要重复繁重琐碎的护理工作时,有时还要忍受老人作息时间的紊乱,一个月后的几天就能入睡。一些残疾老人经常不自觉地下床,在养老院里走来走去,护士有时很难第一时间找到他们。现在有了雷达设备,只要老人离开病床,护士就能第一时间知道并把他们接回来。“有了这些智能设备的帮助,一个护工可以养活两个人,否则真的太忙了。”

现在,养老院的25名护士已经完成了过去40名护士的所有工作。罗步焕表示,虽然引入智能设备会花费很多,但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提升养老院形象,总体来说性价比较高。

王荣军还表示,智能养老设备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护理水平。这些设备可以承担护理人员约40%的工作量。“目前我们养老院大概一个护士照顾5~6个残疾老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住在里面。这个比例也很难提高,每个老人更不可能有护士,所以以后更需要机器帮忙。”例如,他说,监测老年人排便的设备现在广泛应用于养老院。护理人员不可能一直盯着每个老人。在过去,有时老人大小便失禁,护理人员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发现。有了这些智能设备,护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老人是小便还是大便。

理质量就大大提高了。

安全与成本问题

影响智慧设备推广

王荣军同时强调,智慧养老设备的使用不能完全代替护工的作用,护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稀缺资源。“很多工作智能设备是干不了的,还得护工亲自来做。并且操作智能设备也存在一定风险。”

王荣军所在的养老院,此前曾出现因员工操作设备不当,导致老人从智能床上摔下的案例,最终补偿了家属3万元。但即便这样,王荣军还是主张大力推动智能设备的使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在养老行业大幅推广是大势所趋,没有智慧养老设备不行,完全依靠这些设备也不行。11日,第十届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2021江苏国际养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创新论坛”在南京举行。”

王荣军告诉记者,他一直和广州的智慧养老设备研发机构有密切联系。未来3年还准备投入300万元用于采购各种设备,并对员工进行使用各种智能设备的培训。

除了安全问题外,推广智慧养老设备的一个重要门槛就是成本较高。。市场上的智能床最贵的达到10万元一张,这让一些养老院感觉高不可攀。

为重度失能老人解忧

床上洗澡+自动翻身成为可能

记者发现,在智慧养老设备的供应链上,广州的众多高科技企业也跃跃欲试。56岁的朱新生如今是广东省科技领军人才。他此前有过十多年从事外科医生的经验,又有十多年从事养老行业的经历,2011年他在广州开发区成立了一家智慧养老器具研发的科技公司——美捷威通。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针对失能老人的智能养老设备已经供不应求。”朱新生说。

在朱新生看来,并非所有住进养老院的老人都已经丧失了活力,真正需要生活或医疗照护的,放眼整个老年人群体来说只是少部分。“我们的养老体系建设,要聚焦于解决中重度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问题,如果照护不好,就有可能‘一人失能,全家崩溃’。”基于这样的观念,过去这10年,朱新生的智能养老设备研发也聚焦在解决失能老人的生活和医疗照护问题上。

如今,朱新生公司研发的智慧养老设备已经在全省的多家医院和养老机构进行使用,他告诉记者,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卧床机器人”。

记者在成品车间看到,这款卧床机器人实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智能床。床分3层,人躺在上面可以按摩,促进老人的血液循环;因为有气动悬浮功能,可以让失能老人24小时在床上“运动”,“向左翻身20度,平卧15分钟然后再向右翻身20度,然后再平卧15分钟。这样老人在睡觉时就可以实现自动翻身,防止出现褥疮。”该公司智慧医养事业部总经理肖涛告诉记者。同时,这款床还可以让失能老人在床上洗澡。需要淋浴或泡澡时,这张床就会变成一个“大型浴缸”;此外,在床下还安装有大小便自动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监测大小便,而且还可以自动化帮助失能老人大小便。

朱新生向记者介绍:“我们的二代卧床机器人还配备了站立推车,因为有些患者已经不能独自行走,但只要他还有一定的肌张力,可以站立,就可以跟着推车一起走。接下来我们正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让这辆手推车实现自动驾驶。”朱新生坦言,由于一代“卧床机器人”的市场价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大范围推广。因此在二代设备的研发上,他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价,希望能降到1万元以内。这样,市内的更多养老院都可以推广使用。

智能化“爆发”在即

养老将驶入“快车道”

朱新生介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他表示,失能老人的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照料,第二是原发病管理,第三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在朱新生看来,广州的养老院在使用智慧养老设备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以一间养老院为例,一旦智慧养老设备大规模推进,最高可以节省一半的人工成本。《规划》对养老院智慧养老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预计,广州市养老机构的智慧养老水平将从今年开始驶入“快车道”。

在近日的广州“老博会”现场,广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智慧养老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预计5~10年内,大多数失能老人的很多照护需求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终端来实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