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行业财经国内商业生活快讯

银行理财子2021大事记:“伪净值”被叫停万亿俱乐部扩容入场门票高了

热点 来源:新浪     时间: 2022-01-09 22:11   阅读量:4402   

银行理财子2021大事记:伪净值被叫停,万亿俱乐部扩容,入场门票高了

银行理财子2021大事记:“伪净值”被叫停万亿俱乐部扩容入场门票高了

岁末将至,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收官,但银行资管转型仍在继续。

回首2021年,各项配套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摊余成本法使用范围大大受限,估值切换下,披着净值外衣的伪净值产品将无处遁形与此同时,理财产品流动性新规出台,有利于加强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脱离母体后的理财子公司逐步走向市场化,新发产品百花齐放,ESG,FOF主题理财崭露头角,公募REITS,商品及衍生品理财等创新产品横空出世可是,理财子公司今年也罕见极个别产品募集失败现象

可以预见的是,理财公司牌照价值愈发凸显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全部持牌经营,没有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从事资管业务,只能转为代销渠道

理财子竞跑已经开始,较早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头部理财子公司轮番加入万亿俱乐部阵营而伴随着合资理财公司的加速落地,外资投研和管理经验的注入,也势必将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一,现金管理类产品被戴上紧箍咒

兼具高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一度成为银行净值化转型的冲规模利器,可是,今年开始,监管红利正逐步消失。

日前,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至2022年底。

新规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投资范围,久期管理,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偏离度等方面均面临大幅收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规基本与货币基金监管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体现出资管产品统一监管的监管思路这也意味着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将于货币基金同场竞技,比较优势或将不再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现金管理类存续余额达到7.78万亿元。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最后一年,各家银行加快对保本产品处置。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召集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会,拟要求部分公司逐步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及占比,包括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将摊余成本法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而规模上,明年底要降至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以下或自有资金规模30倍以下。

二,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新规出炉

日前,银保监会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12月17日, 《办法》正式出炉。

办法涵盖了治理架构与管理措施,投资交易管理,认购与赎回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等业务环节的规范,从多个环节提出了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流动性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将流动性风险管理贯穿于理财业务运行的全流程,规范了管理人的流动性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了底线要求。记者走访了太原市部分银行网点,发现高于6%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几乎绝迹,稳健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普遍在5%-5%之间。

三,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

今年8月,银保监召集六大行开会,部署了摊余成本法的应用安排要求理财产品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允许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资产采用成本法估值对于已适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应于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

日前,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资产管理产品的会计处理,将严格实施IFRS 9,新规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统一规范了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方式,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进一步推进从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转变的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摊余成本法,采用市值法的产品随投资标的净值上下波动,更真实反映市场变化,主要采用市场或第三方估值定价,同时再加上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损益,可充分向投资者展示产品的净值风险。

四,未来中小银行理财业务不得新增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未来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逐步消化。

今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积极申设理财公司10月,西安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10亿元设立西银理财,9月,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投资不超过50亿元设立理财子公司,12月,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贵银理财

此前市场人士曾预估,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门槛之一是资产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因此,不少拟冲刺牌照的中小银行正在全力冲规模,而与此同时,亦有部分中小银行开始躺平,放弃牌照申请,转做理财产品代销

五,部分理财子公司开业批复陷难产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理财子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1家已正式开业也就是说,目前尚有8家仍在等待开业批复

而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对于理财子公司的审批以及开业的批复有所放缓日前,银保监会正式批准浦发银行筹建理财子公司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但迄今仍未开业

广发银行筹建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在2020年7月获得银保监会批准,但直到2021年11月25日才收到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

银保监会此前曾明确表态,理财子公司秉承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的原则指导已获批的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开业运营

六,多家跻身万亿俱乐部

较早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已经驶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6月,建信理财官宣资产管理规模破万亿,其中自主发行占比超过70%日前,农银理财表示,该公司净值型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5万亿元,18日,交银理财宣布,该公司理财产品规模突破1万亿元,是长三角地区首家产品规模突破万亿的银行理财公司同月,光大理财亦对外宣布管理产品规模突破1万亿元,随后,建信理财再次表示,其规模突破1.5万亿元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六月末,招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已经高达2.79万亿元

11月,工银理财公开表示,其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率先突破2万亿元。

七,合资理财公司来势汹汹

今年以来,理财子公司牌照批复缓慢,而合资理财公司却渐次落地且动作频频。市场上销售的理财产品对于收益已不用“预期年化收益率”来表述,改用“业绩比较基准”。

2月,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交银理财收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在上海市筹建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其中,施罗德出资比例51%,交银理财出资比例49%。

5月,工银理财获准与高盛资管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工银理财和高盛资产管理出资比例将分别为49%和51%

日前,贝莱德建信理财获批开业,随后,贝莱德建信理财于今年8月发行了首款产品,首发募集金额超24.64亿元,为最大规模的公募权益类理财产品界面新闻记者获悉,12月29日,贝莱德建信理财将于12月29日起发售第二只理财产品

八,创新产品大发展

预期收益型老产品稳步退出理财市场的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产品期限,运作模式,资产配置,货架逐渐齐全,产品体系日益丰富。

净值化转型大背景叠加双碳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身于ESG投资的阵营根据中国理财网,截至2021年12月27日,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87只ESG主题理财产品,其中,今年以来发行的产品超60只,数量远超去年兴银理财旗下ESG兴动绿色发展成为首只募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混合类ESG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FOF银行理财也迎来爆发式发展截至2021年12月27日,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172只FOF理财产品,其中有一半为今年新发,达81只

除了上述已经初具规模的新产品外,部分理财子公司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试水小众主题理财例如,光大理财发行了首只公募REITS主题理财产品,而兴银理财则发行了首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主题理财

九,个别理财产品募集失败

今年以来,数款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银行理财产品募集失败,比较典型的就是11月份兴银理财指数新动力3号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兴银理财万利宝聚利2021年第16期净值型理财产品两款理财产品宣布募集失败除此之外,专户型理财产品也遭遇滑铁卢,工商银行衢州江山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挂钩汇率区间累计型法人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专户型 2021 年第326 期 F 款理财产品因募集资金低于1亿元而募集失败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理财公司的产品转型,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未来,强者恒强的情况将愈来愈多见,同样,产品发行失败也会是常态。。

十,真养老理财来了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

日前,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发售,首批养老理财认购火爆,建信理财半天募集20亿元,而招银理财最终募集规模最大,达80亿元。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