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来源:东方网 时间: 2022-08-03 15:51 阅读量:6476
日前,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发布通知称,2022年,区划指标将不再使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取而代之的是期刊超越指数。
2019年,文献信息中心首次提出期刊超越指数,包括基础版和升级版升级版的优势在于弱化了对预制学科体系的依赖,体现了期刊的跨学科性质,突破了平均索引的瓶颈试行三年,以后只采用期刊超越指数的升级版
信息中心计量与评价部主任,研究员杨丽颖告诉《中国科学报》,发布期刊超越指数的核心是纠正以往期刊影响因子计算的局限性,从而更好地反映期刊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指标,尤其不能绝对决定研究者某一篇论文的质量和研究水平
如何计算期刊超越指数适用场景是什么对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有什么帮助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文献信息中心计量与评价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申哲思,研究员李
影响因素的限制和误用
《中国科学院学报》:为什么地区指标不再使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
沈哲思:从测量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影响因素的问题。
首先,在计算方法上,影响因子计算的分子和分母所涉及的论文是不同的分母只考虑研究论文和综合论文,分子是本刊所有论文的引用情况这就使得一些期刊有可能通过一些操纵来提高影响因子,比如多发综述和评论,因为综述的被引频次相对高于研究论文
影响因子只关心论文发表后两年内的引用情况,这对于一些需要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示其价值的学科是不合适的。
其次是引文分布的偏态问题事实上,一份期刊中不同论文的引用时间是有偏差的也就是说,高被引文章是否被收录,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波动影响很大比如2020年某期刊的影响因子将达到508,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最高的影响因子关键在于有一篇引用接近1.5万的文章被淘汰后,影响因子会立刻降到195,然后另一篇引用5600的文章会立刻降到74
这种方式会让一些期刊投机,高被引文章更多,快速提高影响因子事实上,大多数论文的引用次数都低于影响因子这种引文分布具有很大的偏向性,所有的引文都不能反映期刊的整体影响力
《中国科学报》:最近几天,柯睿卫安发布最新影响因子排行榜,部分期刊影响因子快速上升,引发国内学者广泛质疑一时间,大家都在抱怨苦的影响因素持续了很久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沈哲思:我们观察到今年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增长很快,部分原因是一些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已发表论文被大量引用事实上,这也是《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影响因子飙升的原因一旦排除这些论文,影响因子其实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发表热点论文,综合性论文都是期刊快速提升影响力的途径但需要强调的是,引用次数只能说明论文的影响力比较高,并不能直接代表其价值和水平也很高
《中国科学报》:上述现象是否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追求热门学科,而冷门学科则被忽视,从而导致学术内卷化,久而久之学术资源分配不均。
申哲思:我觉得可以所以评价要区分学科,热门期刊中的交互影响因子可能高于冷门期刊中的最高影响因子比如数学和材料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但不代表数学期刊水平不好
不同学科的被引模式不同,被引频次差异较大,不能跨学科直接比较此外,领域内也有差异
期刊超越指数的修订
《中国科学报》:此次发布的《超越索引期刊》有哪些优势能否超越影响因素的局限
沈哲思:提出期刊超越指数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影响因子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评价期刊的影响力。
期刊超越指数的计算机制是从期刊中选取的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大于从其他期刊中选取的同主题,同文献类型的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就像两个班的学生都比对方高一样,A班随机抽取的学生都比B班随机抽取的学生高,所以A班的身高比B班高
这种计算方法避免了分子和分母的不一致,例如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的比较,两者没有区别,使发表大量综述论文的期刊不再直接占优势这种方法也较好地解决了歪斜问题高被引论文和普通论文在对比中的作用是一样的,一篇高被引论文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此外,通过提取WoS全数据库论文及其引用关系,构建论文主题分类体系,对学科进行更细化的划分每篇论文都有自己的研究学科和主题,这使得我们的分类更加准确,避免了将两篇不同主题的论文放在一起比较
《中国科学报》:期刊超越指数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期刊影响力。
沈哲思:我们说一个期刊的影响力高于另一个期刊直观感受是指一个期刊的任何一篇文章的影响力都高于另一个期刊
期刊超越指数,尤其要求每篇论文的引用率高如果只有一篇或几篇论文引用率高,整体上就不占优势换句话说,影响因子是比较两种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期刊超越指数是比较一种期刊中每篇文章的引用次数但单篇论文是否绝对优秀,并不能用期刊超越指数来评价,在使用评价指数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没有一个因子可以用来衡量单篇论文的研究水平。
《中国科学报》:2019年,《自然》提出了颠覆性指数来评价论文的研究水平在你看来,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是影响因子还是期刊超越指数
李:起初,这些因素主要是为了评价期刊而设计的,但后来它们被误用了,最初的目的被固化了影响因子更多的是评价期刊,不适合评价单个论文的质量评价单篇论文的质量,还是要靠同行评议来评判
从影响因子和超越指数指标来看,评价的其实是影响力和是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颠覆性指数评价一项成果,与旧的相比,其在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开拓性程度
《中国科学报》:如何使用期刊超越指数如何看待其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
杨丽颖:任何科学的评价指标,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应用场景,都会出问题科研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影响因子的指标算法的弊端,但更多的是影响因子的过度使用
超越指数解决了影响因子指数算法的主要弊端,但它不是一个普适指数有其适用场景,需要合理使用期刊超越指数的应用旨在评价SCI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学术投稿提供参考,支持科研管理部门的宏观判断
《中国科学报》:这种变化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有什么帮助。
杨丽颖:我们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科研评价体系。
中国特色评价体系是指以评价为导向服务于中国科研管理,评价数据包含中国数据,评价方法体现中国贡献事实上,十三五期间,我们一直在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一系列工作,其中国际期刊预警榜体现了服务我国科研管理的导向,超越指数体现了我国在期刊评价方法上的贡献
2022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计划,继续强化上述中国特色,特别是将中文数据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发布中文期刊分区表,实现中英文期刊的同质等效评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