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来源:东方网 时间: 2024-11-01 13:12 阅读量:4969
今年7月23日,全国首个大空间VR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展“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在雁荡路29号金雁坊二楼向公众开放。戴上VR眼镜,就能360度沉浸于真实再现的历史场景中,仿佛穿越至1921年的上海,见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10月21日,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向社会公众首次推出“龙华魂”精品党课系列——剧本围读《遇见龙华2591》,以陈乔年、许白昊、林育南、何孟雄等龙华英烈群体为原型,20名参与者通过沉浸式红色剧本围读的形式,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革命岁月。
上海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城市文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种种创新,成为“人民城市”触手可及的文化生活。
舞台上,上海出品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千里江山图》《战上海》《觉醒年代》《英雄儿女》等一系列作品,让万千观众动容;书页间,上海作协发起的“红色起点”“红色足迹”主题纪实文学创作,吸引一批有创作热情和能力的中青年作家参与其中,其中不乏网文作家的身影。“对我们这代作者来说,红色写作是小时候的理想,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深入研究历史,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是何等艰苦卓绝的历程,中国人民最终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写作《不可忘却的纪念: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网文作家君天说。
上海的红,找到更多读者,当代上海人民的创造,激发作者源源不断的灵感。“写作是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之间的一种互为认知的过程。每一次写作,是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与人民完成的共同的精神谱系。这是我对文学创作‘人民性’的理解。”近年来创作《小扬州,到上海》《船与码头:黄浦江的故事》《我到新疆去》等多部现实题材作品的作家程小莹说。
静安区武定路930弄14号,一栋两层高的清水红砖砌筑建筑,曾是特殊年代的秘密“红色堡垒”,今年4月14日,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重点项目,整修一新的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向市民开放,首次全过程再现中央特科在上海的奋斗历程。来到这里参观的大型海派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主创团队在展柜前细细端详、认真学习,“把这些珍贵的记忆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生动再现给观众”成为主创们的共同期许。
上海是一座“光荣之城”,今年5月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围绕研究出版、展览展陈、文艺影视、社会宣教、思政研学、旅游文创六大板块,推出多个市级重点项目和全市精品活动。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出品、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的《向延安》入选其中。
5月首演后,9月,经修改打磨的《向延安》从上海开启为期四个月的“红色巡演季”,足迹将至“周恩来故里”淮安、“红色摇篮”吉安、“革命圣地”延安、“二七名城”郑州、“英雄城”南昌、“红岩之城”重庆、澳门特别行政区等25座城市。
“光荣之城”,火种不熄,这是“人民城市”的精神之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晨读曹国琪:独处与共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