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行业财经国内商业生活快讯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产业链企业业绩向好

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 2025-02-19 10:36   阅读量:5515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里程焦虑”“充电焦虑”等正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逐渐得以缓解。

2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超过1300万台。1月份,公共充电桩增量为18.1万台,同比增长222.5%。

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益。部分企业正进一步加码布局,抢占市场机遇。

市场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1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同比上升49.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18.1万台,同比增长222.5%;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1.4万台,同比上升2.9%。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充电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增长较快,主要归因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利好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例如,2023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助力产业升级。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前景广阔,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益。

2月17日,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为30.37亿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电动汽车充换电产品线的收入增长显著,推动整体收入提升。归母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增长5.7%。

盛弘股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去年业绩实现稳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公司充换电产品线提前进行全球化布局,先后成立德国公司和美国公司,开启海外本地化运营,服务能力提升,进而拉升海外业务业绩;第二,公司率先推出国内外版本兆瓦级超充系统,其中国内版本搭配400A风冷超充和800A超充液冷,因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节点一致,深受客户追捧;第三,公司提前布局换电业务,2024年电动重卡爆发式增长,公司换电业务也因此受益。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2亿元至6.8亿元,同比增长245.92%至279.39%。报告期内,公司数字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8.30亿元至8.90亿元。

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为抢占市场机遇,加码布局充电基础设施产业。近日,特锐德旗下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高密市城发能源有限公司共同设立高密城发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天眼查APP显示,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机动车充电销售、充电桩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等。

谈及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发展,众和昆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认为,未来还需要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