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行业财经国内商业生活快讯

历史之美塑造工业之魂,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的光荣与梦想

资讯 来源:网络     时间: 2022-05-13 12:28   阅读量:7297   会员投稿

导语:沿袭千年的大铁锅退了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顶十六个的蒸汽球。漫长岁月,老地方的技术在革新。传统的车间、厂房、生产设备,蝶变为现代、简约、时尚,又兼具工业风格的客房、餐厅等酒店各功能区。69年,老地方的空间在更新。所有改变,从未改变。从全国第一部《阿胶生产工艺规程》诞生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品牌企业”的称号,不变的是老地方对质量的坚守。从嘉庆五年同兴堂时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变的是老地方寿人济世的使命。

东阿阿胶厂坐落于山东省东阿县阿胶街78号,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image.png

阿胶街78号,位于鲁西平原、黄河之滨上一座叫东阿县的小城。“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阿胶使这里一枝独秀,滔滔黄河为这里注入文化底蕴。它就像藏在鲁西平原上的一座工业建筑“活化石”,等待世人的发现。

image.png

6月11日,国家工信部向第三批、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授牌仪式举行,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是我国中医药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之一。

image.png

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起源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东阿阿胶制售坊同兴堂,同兴堂是近代上清阿胶炼制技艺的集大成者,因创立“九九炼胶法”而名声大震,这也是目前东阿阿胶传承记载的制作技艺的来源。

微信图片_20220513084517.jpg

1952 年,东阿阿胶厂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国营阿胶厂,即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它的成立打破了近三千年东阿阿胶的古老手工生产作业方式,迈出了阿胶工厂化的第一步。

技术革新 从手工作坊迈向机械化生产 

凌晨5点的寒冬,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里,工友们开始生火、化皮、熬胶……生产车间里没有季节,气温常年高达50多度,东阿阿胶珍贵,熬胶对经验和技术也要求极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变苦、变黑,影响阿胶品质。所以,工友们只能在敞口锅旁不停地用铲子搅动。这是建厂初期东阿阿胶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环境恶劣,烫伤也是常有的事。

image.png

如果能把敞口锅改造成一个能自动运转的设备,那么,原料在密闭的空间内,通过加压旋转搅拌,是不是比直火熬胶省工省力?

1976 年,在这种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时任东阿阿胶厂厂长的刘维鋕着手研制蒸球化皮机,经过 10 个月的努力,一台旋转旋轴空心蒸球——EH-4型蒸球化皮机诞生了。至此,熬胶师丢掉了沉重的铁铲,工友们也免遭蒸汽烫伤,沿袭千年的大铁锅终于退下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顶十六个大铁锅的蒸汽球。

image.png

EH-4型蒸球化皮机的发明代表着中国阿胶行业从此进入了机械化生产时代,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也见证了我国传统工业企业迈向机械化大生产的关键性时刻。这台蒸球化皮机现存于中国阿胶博物馆内。

1986年,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正式进入工业发展期。生产上,东阿阿胶完成了微机控制化皮过程,革新了切胶机技术、激光喷码新工艺等,同时,产品线也迅速扩张,形成了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大品类。

image.png

1993年,东阿阿胶厂由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于1996 年成功上市。

城市更新 从工业遗产看历史人文

电影《钢的琴》里,描绘了这样一幅时代风情画: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老旧的机器结了一层锈斑,破败的厂房里静坐着落寞的人们。工业遗产是一个时代、一群人的历史痕迹,它们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价值,尽管破旧蒙尘,却不能被遗忘。

image.png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一个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和工作的有机的载体,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总是经常不断地代谢的”。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工业遗产是社会新陈代谢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遗产是城市的包袱。相反,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历程和发展成就的重要缩影,是现代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如果抛开其生产属性,把它看作历史人文的一种景观和环境,那么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就应运而生。

经历了改制、上市后,2004年,东阿阿胶正式隶属央企华润集团。立足央企平台,肩负红色使命,自此开启一段红色传奇。2017年,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在保护性利用的前提下,将78号厂区改造为东阿阿胶文化主题酒店。

当传统的车间、厂房、生产设备,蝶变为现代、简约、时尚,又兼具工业风格的客房、餐厅等酒店各功能区之后,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的奇妙转型无疑令人惊艳。

image.png

从第一座阿胶生产楼、糖浆剂生产楼,再到原料处理车间、冷冻站、擦胶包装楼等,形成了现在的工业遗产雏形。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建筑群,生动地展现了东阿阿胶早期长达五十年的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加之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称得上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工业建筑“活化石”。

image.png

老车间的一砖一瓦凝结了老一代东阿阿胶人的心血和汗水,生动地诉说着东阿阿胶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故事。东阿阿胶厂78号旧址的改造,使其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老厂区注入新业态,盘活工业遗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升级,也为东阿阿胶发展注入更新、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image.png

质量坚守 工匠精神打造极致品质

中药品质如何检测?如何鉴别真伪?又如何评判优劣?靠感官试药,靠眼观、口尝、鼻闻,几千年来都是如此。1984年,全国第一部《阿胶生产工艺规程》诞生,打破了这一切。

image.png

东阿阿胶前任总经理章安女士撰写的《阿胶工艺规程》和《阿胶岗位技术安全操作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工艺保密项目,不得翻印。《阿胶生产工艺规程》,量化了控制阿胶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的15种质量指标,还规范了阿胶生产流程。从此,东阿阿胶生产走上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东阿阿胶也成为了全国阿胶行业质量标准的制定者。

安全、有效,是东阿阿胶的长寿基因。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之下,东阿阿胶坚信,质量是企业的最高道德,坚持以质取胜、以质求强,以全员工匠精神打造极致品质。69年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保持100%,高于中国国家质量安全标准控制;出口日本的产品,通过了日本厚生劳动省最严格的质量检测,842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细菌等在内的检测项目均为“零检出”;东阿阿胶还多次斩获全国质量金奖,12次入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10年,世博盛会首次在中国上海举办。东阿阿胶代表山东阿胶进入上海世博山东馆,并在山东展团的“企业文化周”中亮相。

这不是东阿阿胶第一次出现在世博会中。早在百年前的1915年,巴拿马万博会上,东阿阿胶就已作为中国优质产品的代表首秀世界舞台并荣膺金奖。

image.png

 一个世纪之后的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东阿阿胶作为8家山东企业的代表之一,再次走进世博会,并在世博会中荣获“百年世博品牌企业”的称号。这是东阿阿胶的再次华丽转身,标志着传统中医药搭载着世博的大平台,走进了世界经济浪潮的大舞台。

使命牢记 寿人济世是使命亦是初心

电视剧《大宅门》中提到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幅对联,在中药界人尽皆知,称得上是整个中药界的“祖训”。在东阿阿胶看来,这是中药企业的基本道德;而中药企业的最高道德,是“寿人济世”。

“寿人济世”,也一直被奉行为东阿阿胶的使命,从嘉庆五年同兴堂时期,延续至今。所谓“寿人”,就是产品要做得“地道”,要追求最高质量,“不省人工,不减物力”。所谓“济世”,就是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要做得“厚道”,要践行社会责任,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image.png

2007年,东阿阿胶恢复古法炼制的第一批九朝贡胶,在冬至文化节正式开练。贡胶是胶中品类的巅峰之作,它代表着老一辈阿胶匠人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炼制贡胶,传承的不仅是贡胶的技艺,更是延续千年东阿阿胶寿人济世的使命。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历经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弥坚,我们致敬开创新纪元的革命先驱,致敬无私大爱的时代奉献者,致敬变革浪潮中的探索者。

image.png

东阿阿胶自1952年建厂,历经69年,现已成为阿胶品类的龙头企业。不被眼前的荣耀蒙蔽,才能看到通往未來的蹊径。作为中医药领域代表、央企华润集团控股的国有企业,东阿阿胶始终坚守质量关,守住发展生命线。在党的引领下,东阿阿胶初心不改,扎根东阿、精准扶贫、反哺家乡,这是东阿阿胶“济世”情怀的延伸,更是其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东阿阿胶怀抱敬畏之心,践行、传承“寿人济世”使命,弘扬中医药文化,这是红色央企的责任和担当,是一代又一代东阿阿胶人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在东阿阿胶的带动下,阿胶这一中国古老而神秘的良方,一步步走向世界。初心如磐跟党走,同心奋进谱新篇。东阿阿胶扎根东阿,固本培元,为成为企业典范、打造国家名片日拱一卒,谱写着属于它的光荣与梦想,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